四大名绣清代刺绣廷御用的绣品 |
作者: 出处: 更新时间: 2013年07月08日 |
       中国泱泱农业古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四五千年之前的养蚕、缫丝业逐渐发展兴盛,随着蚕丝的使用与丝织的精良,心灵手巧的女工们不再满足于织物本身的质地与纹理,以绣针引各色彩线,按各式繁多花色纹样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古代的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丝线是刺绣的基本材料,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顶级的丝线比女人的头发丝还细。古人很早懂得在特别的刺绣中加入难以锻造出来的柔软绵延的金线和银线。丰富多彩的刺绣缝制技巧常被用做巧妙地调和图案色彩及凹凸织物的质地、底纹和深浅,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日益出神入化的刺绣最终成为最为独特、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审美的一项文化瑰宝。在各大绣种相互借鉴学习时,出现刺绣画面没有专利和版权的问题。据了解,目前仅有少数刺绣大师能自行设计创作,例如广绣大师陈少芬,而大多数是在名家名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一幅画署了名就有版权,但是绣娘们将画变成绣品,实际上已是另外一种创作,所以有些画家也默认了,甚至主动授权将其作品绣成绣品。”杨飞武说。作品版权难以规范,是否会影响绣品的市场价值?杨飞武表示,刺绣制品版权无法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绣品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受到影响。“即便如此,选择绣品收藏时,可更看重作品的绣工以及作者,有时也可根据兴趣分绣种收藏。”清代刺绣多为宫廷御用的绣品,设计没有前代恣肆巧思,而江南织造管辖的三个织绣作坊却成就了极为工整精美的绣品。民间刺绣的活泼力量滋生于宫廷之外,自古代逐渐发展成熟的地方绣有鲁绣、粤绣、湘绣、京绣、苏绣、蜀绣等,苏、蜀、粤、湘四种地方绣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四大名绣”,其中苏绣最负盛名。享有盛名的刺绣大家相继而出,如丁佩、沈寿等。余觉之妻沈云芝绣技精湛,30岁时为慈禧太后70寿辰绣“八仙庆寿”的8帧作品祝寿,获赐赠“福”“寿”两字,便是后人熟知的绣家沈寿。沈绣以新意运旧法,将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表现于刺绣;更令后世获益的是她还分类整理历代刺绣针法,继承了顾绣、苏绣传统技艺。1911年她在天津开设自立女工传习所,传授绣艺,乃至晚年病中还写成《雪宧绣谱》,总结中国自唐宋画绣、明代顾绣以及她的美术绣刺绣针法,实为女子大家豪杰。“东方美人”的魅力
(本文已被浏览 8192 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