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藏绣-20年收藏近万件少数民族刺绣品 |
出处:云南网 发布时间:2009-06-03 11:22:02 |
|
 |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教师、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会员。
尽管与这些绣品的刺绣者素不相识,但每每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时,就如同自己在与她们进行心灵间的交流。 原以为,刺绣只是女性情有独钟之物,然而没想到的是,对于少数民族刺绣服饰及刺绣方法的研究,王云明这位大男人都有着许多女子不能体会的细腻、独到一面。
20年来,王云明跑遍大江南北,走过了无数少数民族的村村寨寨,为的只是能收藏到一件件绣工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民间绣花服饰到皇家服饰,王云明至今已经拥有近万件刺绣藏品,在他的眼中,不论价值几何,每件绣品他都视为珍宝。
集市中发现民族绣饰
因为母亲是位文物专家,父亲又是历史系教授,所以王云明对收藏的喜好从小就源于父母的熏陶。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单位从事农村工作的王云明出差到了大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大理的集市中发现有人在卖白族衣服上精美的绣饰。顿时,他就被各式各样绣工精致的绣饰吸引。
他回忆说,那些绣饰是从白族的衣服上拆下来的,也不知道传承了几代人,但他一看到就非常喜欢。“当时因为很多人还没有发现这些绣品的价值,所以一二元钱就能买到一个,很便宜。”就这样,王云明开始了他的绣品收藏之路。
刺绣藏品近年身价翻番
因为怀揣着这份对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艺术品的狂热,王云明从收藏第一块绣品开始,就注定一发不可收拾。除了走遍了云南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村寨外,他还将脚步延伸到了湖南、广西、贵州、西安等省市,苗绣、彝绣、白绣、水族绣、瑶绣、汉绣,王云明的藏品屋越来越满。
尽管当时这些绣饰的价格很便宜,200元以内就能买到最好的绣饰,可为了收藏这些民间艺术品,王云明也倾尽了不少时间和金钱。让他欣慰的是,因为近年来很多收藏爱好者将目光纷纷投向刺绣服饰,因此,这些刺绣藏品的身价也在翻番。
收藏绣品如同与人交流
随着对刺绣服饰不断地研究和深入,王云明也开始对少数民族民间刺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觉得,少数民族服饰上的绣花就是衣服的灵魂。“看着一件刺绣品,你几乎能联想到一位少数民族女子在你眼前穿针引线,仿佛是在演绎手指上的舞蹈,这简直太美了。”王云明手里拿着一件苗绣服饰神采奕奕地说道。在他看来,收藏这些绣品就如同自己在与少数民族女子进行交流。从绣花的图案、内容、针法上,他不仅能分辨出是哪个年龄段女子的作品,还能看出她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怎样的美好愿望。
他觉得,少年、中年、老年女子所绣之物都各有表现,各有侧重,而少数民族的绣品中又都各自蕴含着很多美丽的传说。当然,不同年龄段绣出的作品都有所不同,少年绣是刺绣的学习阶段,到了中年绣,技艺就有了质的飞跃,而老年绣是所有刺绣中最好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绣出的东西无论是技法、体裁、搭配等都是最精湛的。
藏品中体会绣者心灵之美
“有时候看到这些绣品会让人心生怜惜,因为这一针一线需要付出多少心血的倾注才能完成。”王云明拿着一片绣饰告诉记者,一个绣花上都有不少于8种的刺绣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女子精湛的手工技艺,也能让人体会到这些少数民族女子的心灵之美,因为只有心中怀着美好的愿望,才能做出那么多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我们说,能体会到藏品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就到了另一个更高的境界。或许,王云明就是如此。在他心里,每件手工绣饰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女子绣出的相同作品,都不可能完全相似。“件件绣品都是美好的,它们让人收藏并快乐着。”
从民间绣品到皇家绣饰
从见到任何一件绣品就要收藏到有选择地收藏珍品,再到现在收藏小件的皇家绣饰,王云明的藏品也越来越精。尽管他一直都觉得真正的刺绣艺术品都在民间,但如果从技法和材料的运用来说,最好的绣品还是出自于皇家服饰。
在一一展示了自己各类心爱的藏品后,一件被他视为珍宝的文九品补子·练鹊终于“抛头露面”。打开几层包装后,一对用金丝银线绣成的练鹊补子让人眼前一亮。几年前,他从一位藏家手中买下了这对补子,此后,这件宝贝也成了他所有藏品中最好的一件。王云明告诉记者,他带着这对补子去过北京,经过专家的考证,这对补子应该是从清朝中期一位九品官的官服上拆下来的。这对补子由前后两块组成,无论是材料的使用、绣工、技法都能看出当时精湛的刺绣工艺。“别看这两块小小的补子,少于3年时间是很难完成的。”王云明说道。
近20年来,王云明收藏了大大小小的绣品已有近万件,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藏品品种能更丰富一些。现在,他的收藏目标已投向了皇家服饰。“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办个展览,把我收藏多年的绣品展示给广大市民,让他们了解少数民族的精美刺绣工艺。”
■ 收藏小贴士
如何判断绣品价值
王云明认为,刺绣手工艺品的价值源自刺绣的图案是传统图案,因为图案代表着时代的历史印迹,从图案也可以看出刺绣来自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寄托着刺绣女子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从绣品本身不仅能体会到绣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着她们的心灵美。
■ 藏品课堂
刺绣:生活中的彩色梦境
云南民族刺绣工艺源远流长,从晋宁石寨山等处青铜文物上人物形象的衣着花纹情况看,汉、晋时期云南可能已经有了刺绣。唐、宋时刺绣已十分发达。刺绣用途广泛,用于主冠装饰者最多,古今情形大致相同。它们有的绣于局部,有的绣遍全身,纹样花色各民族不尽相同,有多种技艺与格调。刺绣的技法就有30多种,而各少数民族的刺绣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水族马尾绣
马尾绣是水族古老而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有“刺绣活化石”的美誉。由于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香古色、华美精致、结实耐用而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并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族刺绣的技法种类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马尾绣的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四川成都织绣和其他民族的刺绣技艺也有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等绣品。
苗绣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或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白绣
白族刺绣是白族妇女的手工艺,流行于大理白族聚居区各县城乡。广泛运用于服饰、头饰、鞋帽、裹背、针线包、枕套、帐帘等日常生活用品。图案以洱源、剑川最繁富,色彩则以大理下关山区最艳丽。在农村,刺绣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位少女才智聪颖与否的重要标志。刺绣品往往自产自销,互赠有无。
(本文已被浏览 3704 次)
|
|
|
|
|
| | | |
|